CNAS认证
独立仪器校准实验室

发布日期:2022-05-26
仪器在校准是怎样避免误差?

仪器在校准是怎样避免误差?

7.png

1、系统误差

造成系统误差的根本原因大多是测量和校准方法、校准时的检定方式、校准人员的读数习惯、仪器放置和安装的位置、仪器的校准环境等。如果不够标准化,可能会影响校准结果,造成校准误差。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引入校正值来补偿系统误差对校准结果的影响。

2、随机误差

在校准的实施过程中,会对多组数据进行测量和比较,但在多组校准数据的实施过程中,由于空气、光线、温度、湿度等不可控条件的影响,很可能会产生误差。这种系统误差不同于上述的系统误差,主要发生在标定的方式上,所以可能存在一个定值或固定性。

而随机误差由于其本身的误差因素不固定,是分组数据,因此更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。所以不能只是直接用修正值来修复,需要增加更多的实验组,从统计学的宏观角度最大程度的减少随机误差,增加实验组数,减少实验误差。

3、严重错误

粗差是指在同一测量方法下,一般误差的绝对值大于3倍的观测误差。这种误差比较大,产生误差的原因比较基本,往往是内外部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的。因此,要避免这种错误,还是要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加强基础操作,提高计量校准人员的专业素养。

除了这些需要避免的常见误差外,计量校准机构本身也要进行定期校准,以溯源和管理好自己的仪器,减少可能的误差值。校准机构的校准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。如果仪器比较多,可能还是分两批校准,半年校准一批。校准后,校准结果应归档并记录在相关文件中,以便于查询。

TOP